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中职《电子技术》教学设计——准备工作
czlyzhj | 2023-10-07 11:59:17    阅读:3390   发布文章

    说明:进入实训室(理实一体化教学室)教学和在课堂里教学是不一样的,不管是效果还是准备工作等都不同,这些会影响到这些教学方法的可推广程度。作为探索,我拟准备在课堂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,为此需要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下能做一定的实践操作,主要是涉及到电源提供,需要能用电池供电的电路、仪器。以下是一些拟供学生使用的电路设计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一、信号产生电路

  本电路由3部分电路组成:正弦信号发生器、话筒信号处理电路和音乐集成电路。这样的设计基于以下考虑:(1)正弦信号发生器生成标准正弦信号,可供观察信号放大、失真等“严谨”的场合;(2)音乐集成电路生成音乐信号,它提供一种“趣味”设计,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,在我们看来最简单的“生日快乐”、“警车声”等声音能令学生兴趣大增,课堂气氛明显改变。因此信号发生器中提供了这么一个部分;(3)话筒信号处理电路,在电路板上安装了一只驻极体话筒,放大10倍后送出。这个部分能在课堂上变出什么花样来,其实我们还没有完全想好,但直觉是有这个部分,可以产生出许多可能的变化,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可行性。

  这三路信号通过SS-13F11(1P3T)开关作三选一并通过P1输出接口送出后级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image.png

电路安装时,R2/R6、C2及R1、C1安装时,不直接安装,而是装上如下图所示的插孔(剪成单个使用)。这样这些电阻和电容可以更换,在工具箱里准备几组阻容值,这样就可以生成100HZ、500HZ、1KHZ等几种常用信号。

image.png

本次电路所用的音乐信成电路不是常见的那种软封装,而是使用了音乐三极管。这样,如果在U2的三个焊盘上安装如上所示排孔,就可以更换不同的音乐三极管来得到不同的音频信号。不过目前我们觉得没必要这么麻烦,因此选择了“BJ1562(生日快乐)”直接安装于板上。

二、三极管放大电路

三极管放大电路被设计为二级放大电路,这个电路既能做简单仿置放大电路、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,单级放大电路,二级放大电路,负反馈放大电路等多个知识点的学习。

图中R3安装两个插孔,如果不装入电阻,此时VT1组成的是简单偏置放大电路,当然,此时要将RP1换成2.2M的可调电阻。如果R3接入图示20K电阻,并且RP1换回100K可调电阻,则VT1构成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。

双刀双掷开关K1拔向下方,VT1的输出1OUT接入第二级的2IN,同时2OUT与输出接口的OUT端相连,这样,信号经两级放大后再送往输出接口。反之,双刀双掷开关K1拔向上方时,VT1的输出1OUT与输出接口OUT相连,这样,输入信号只经过VT1构成的一级放大电路放大,然后就送往输出接口。

  电路板上带有电源插座,可以独立使用,也可以接入上级电路(信号电路),这样就不需要再为本电路板单独提供电源了,电源由上级电路通过前级接口接入。

6378789837766539787752676.png

6379027870997803589076397.png

6379027874105563844183454.png三、运放电路

运放电路提供了减法器(反相比例放大电路)、加法器、同相比例放大器以及三极管测温电路等部分,同时电路板上提供了两路直流电压源,为各部分电路提供信号来源。

    三极管测温电路实现了运放的一种趣味应用,同时可学习调零等知识点。

    本电路使用时需要正负电源,电路板上特别设计了两个电源接口(而不是一个3线接口),这样,学习这部分知识时,可以两位同学合作而得到另一组电源,从而解决双电源获取的麻烦。

6378790181980174371648952.png6379027879797787273925234.png

6379027883022542605872678.png


四、功放电路

功放电路由经典的分立元件OTL功放电路和集成功放两个部分组成,由双刀双掷开关选择。

电路上接3.5mm耳机接口,工具箱里有3.5mm接口耳机,可以避免课堂过份吵闹,当然,工具箱同样准备了与3.5mm耳机连接的扬声器,或许,课堂上就需要这么个“热闹”呢,一切需要各人自行来设计。

6378790394191258527271152.png

6379027888110559489363412.png

6379027895076928124111824.png
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这里是一个教师与工程师的思考。我常有通过技术提升教学效果的设想,但仅靠“想”无法深入研究,这里记了一些实践,无论粗浅或者精妙,可以让探索之路走得更久。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